在工作中,人們都在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并且期望自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很多人開始時信心滿滿,結果卻因各種原因導致虎頭蛇尾。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難道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刻苦?還是他們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抑或是能力不足?并不一定。
很多人在初始時都是滿懷信心的,處于最優(yōu)的狀態(tài),愿意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事。但結果為何總是差強人意?最為重要的是原因:沒有掌握有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有效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呢?
1、工作規(guī)劃
每一項工作都是有明確的目標(或指標)的,是否有效的完成工作目標就像兩點之間是否劃的是直線,有沒有無效或是多余的工作內容。如此看來,在工作初期的規(guī)劃就相當重要了。
那工作應該如何規(guī)劃呢?
- 明確目標,并將它寫下來;
- 為目標設定完成日期;
- 為了完成目標,將需要完成的項目、所想到的內容、各內容的責任人、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每項工作的具體完成日期羅列在一份清單上;
- 進一步梳理清單,按照項目的預計進程和重要程度排列優(yōu)先級,使之成為一份完整的計劃;
- 根據計劃立即開始執(zhí)行,并要求發(fā)現異常立即進行反饋與處理;
- 制訂每日必須解決一部分問題的原則,推動目標達成的進程。
2、對所有工作事項設置優(yōu)先級
工作事項有很多,但凡事都分清楚“輕重緩急”:
3、工作項目固化
梳理工作內容并分類:固定業(yè)務工作、非固定業(yè)務工作。
將固定業(yè)務工作制訂工作時鐘,時間選擇處理時頻率最高的時間段;將分配后剩余的時間段安排處理非固定業(yè)務工作;讓工作具有規(guī)律和節(jié)奏。例如:會議的時間、巡檢的時間、總結/匯報的時間、確認工作進度及制訂解決方案的時間……這些固定的業(yè)務工作都可以放入每日的工作時鐘內容中。
4、工作內容流程化
日常工作中很多的工作內容都是重復或部分重復的工作,如果把這些工作內容都梳理、整合、優(yōu)化后就能得到現階段的優(yōu)秀實施方案,將這套方案流程化并附上定期優(yōu)化更新的屬性,將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例如:會議流程、巡檢工作的流程、項目工作的開展步驟流程、工作改善的流程、團隊組織活動的流程……這些都可以制訂成相應的內部工作流程,并匯總成一份部門內部文件總冊。
5、培養(yǎng)良好的工作習慣
在繁忙且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中,再強的大腦都會有懈怠的情況發(fā)生:無論是既定的會議、還是臨時安排的工作、抑或是突發(fā)的靈感,都會在其他事情來到之后,將其擠出自己的臨時記憶。所以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良好的記錄習慣是保證工作有效進行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工作中雖然有很多的干擾,但專注于將一件工作完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則是保證有效工作的基礎。
6、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做一些向下兼容的工作,且下意識地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下屬沒有完成指定的工作,自己就幫他完成了。雖然事后大多數都會對下屬進行提點、教育,甚至指責、謾罵;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大多數有兩種:
- 對下屬進行提點、教育的是助長下屬的懈怠心理——稍微有點問題沒關系,反正有人會幫我完成;
- 對下屬進行指責、謾罵的會得到下屬的厭惡與怨恨——沒做好就沒做好,憑什么說我?你自己不是能干好?那下次能干好也不干,就讓你去善后,看你還說不說我。
當向下兼容工作的情況頻繁發(fā)生之后,還會嚴重影響到團隊管理,屆時很多事情將責任不清,問題不明。
那為什么很少有人覺得:這次領導幫我把沒干好的活干了,是我自己沒干好,拖累他了。因為,當你在干預下屬工作的時候,他就已經覺得這件事情的責任不單純屬于他自己了。你需要的是指出問題,要求整改,并不是插手工作,幫其完成。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但我們成長與進步的方法就是多吸收他人好的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夠有效的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yōu)制咨詢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